结直肠癌如何预防?从防到治要精准 天天热闻
专家简介:
王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主任
在胃癌根治手术、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复杂腹膜后肿瘤手术等各种高难度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系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术式,其中“中低位直肠癌微创精准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项目曾获2021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资料图)
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主任王权教授带来关于直肠癌、胃癌的诊疗分享。
Q1: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往往初次确诊就是中期或晚期,这种疾病有哪些明显症状或者预警信号吗?
直肠癌比较容易做到早期发现,距肛门10公分以内直肠新发肿瘤,叫中低位肠癌,这一部分病人主要的表现是便血。如果年纪在50岁以上或有癌症家族史,或者有潜在肠道炎性疾病病史,近期发现便中带血,这种现象一定要谨慎,这是一个明显信号。很多人不注意这种情况,出现梗阻转移。
如果早期便血或便潜血,但是位置更高,出血量更少,肉眼没有发现。疾病进展出现了一些梗阻,甚至穿孔,这个时候会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平时一两天排便一次,现在次数增加,出现梗阻时会腹痛。
急性梗阻,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这个是相对很晚期时会出现的症状,包括像贫血,还有自己可以摸到腹部一些包块,到了这个程度,病期就比较晚了。
Q2: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来检查?
对于结直肠肿瘤,特别是在国内高发的直肠癌,建议如果50岁以上、有病史、家族史,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便常规检测。如果便常规发现问题,再到医院做直肠指诊。这样检查从小到大,从无创到有创,直肠指检还不能发现的话,再做肠镜。肠镜有直肠镜、乙状结肠镜还有纤维软镜,这样逐步递进,大多数的肠癌是可以被早期发现的。
Q3:胃肠癌症出现,主要有哪些诱因?
根据既往的经验和数据来看,肠癌跟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食物越来越精细化,含纤维素的食物越来越少,高脂饮食高热量的饮食,然后吃得很精细,肠道排空运动得慢,病人肥胖等。另外有10%是遗传因素。如果三代直系家属内有肠癌诊断病史,这类人群我们把他列为高危人群。
Q4.哪些人群胃部不舒服,需要立刻要做胃镜筛查?
胃相对来说,更加不容易被人关注,发病更隐秘。我们建议,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或年龄50岁以上、既往有过胃炎或溃疡病病史以及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建议做胃镜筛查。
如果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同时又合并了萎缩性胃炎或者胃溃疡,或者家里有这种病人,都归类为高危人群。早期胃癌的检出,目前唯一金标准还是胃镜。
Q5:是不是确诊了萎缩性胃炎和胃息肉,就可能发展成癌症吗?癌变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胃癌目前还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像萎缩性胃炎,需要多长时间,最后它能够发生癌变,实际上没有科学依据,所以在胃癌诊断中,有家族史,合并萎缩性胃炎、溃疡病,加上幽门螺杆菌这几个因素合并,这样的病人是胃癌高危人群,如果没有这种高危因素的话,你只是有萎缩性胃炎,就担心5年或者8年我一定得胃癌,这个说法还是不确切。
Q6:现在大家工作节奏快,吃外卖尤其多,长此以往,这个对胃肠影响大吗?
胃它是容纳食物的,本身分泌胃酸参与消化食物,黏膜又分泌一些保护剂,让接近胃上皮的细胞酸碱度保持平衡。如果饮食不当,比如酒精或者特别辛辣刺激性食物,会破坏胃黏膜上面那层保护的黏液。
把黏液破坏掉之后,胃的上皮细胞直接暴露在胃酸和一些刺激性食物下,就很容易出现损伤。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可能就会诱发细胞中一些DNA和其他的结构的变化,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生胃癌变。
我们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减少对于胃粘膜上皮的损伤。
Q7:关于您发起的“中低位直肠癌微创精准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中精准医疗治疗体系能介绍一下吗?
这个项目主要是涵盖了直肠癌,直肠癌过去治疗面临的问题是要保肛。手术病人最关注的是需不需要造口,把肛门切掉,这是过去十几年直肠癌病人面临的一个困境。
我们做这个项目将近有6年至8年的时间,把整个直肠癌的从术前的评估转化,术中的精细操作,术后的功能康复,这三者融为一体,把它做成一个治疗的体系,目标就是让更多患者活得长,活得更好。
责编:王卓
标签: